嗨,我是二姐,你的追剧写作成长搭子。
《锦绣芳华》马上就要大结局了,最新剧情却看得我心头发闷。
烧尾宴上,蒋长扬和圣人罗列宁王罪证,想要以此扳倒他。
没想到,宁王早就做好了应对。
他不光策反了寒门学子的代表张谦,还让他亲手杀了恩师俆祭酒。
蒋长扬也被他用短刀,直捅胸口。
他们筹谋多年对付宁王,却换来个血洗芳园,彻底失败的下场。
展开剩余86%为什么?
因为他们都低估了人性里最脏的那一面!
成年人最应该明白的道理,就是不能对人性有洁癖,也不能轻易挑战人性,否则会输得很惨。
PART 01好人也会办坏事。
烧尾宴上反水的张谦,其实早在第一季的时候就出现过。
当时蒋长扬用蒙汗药迷晕了一群学子,带到了寺庙里。
后来圣人亲去,鼓励这些学子好好读书。
张谦就是其中的一个。
在此之前,张谦已经9次科举未中。
如今被圣人亲选扶持,又亲身经历了科举之前的不容易,按理说他应该感激圣人才对。
可他为什么会在高中之后,依然选择叛变呢?
张谦寒窗苦读多年,虽然有才,却一直因为自己是寒门学子,遭受氏族打压。
刘畅为了打探蒋长扬他们的计划,找到了张谦,并且向他承诺了一步登天的机会。
放榜当日,张谦看到自己名列榜首,才发现:
圣人和蒋长扬筹谋多年,才为他们争取来的科考公平;
在手握权力之人那儿,不过只是一句话的事儿。
此刻的张谦,看到了宁王势力的强大,对圣人和蒋长扬所谋之事已经没了信心。
为了自己的前途,也为了自保,他选择向人性中的恶低头。
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。
对任何人而言,“好人”这层皮,都经不起权力的考验!
所以,千万不要轻易把自己的后背交给别人,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好人。
PART 02不懂人性,迟早吃亏!
中国有句老话:好人活不久,祸害遗千年。
无论在影视剧里,还是在现实生活中,好像都是那些自私自利的人,活得更好。
因为他们对于人性里的脏,毫不避讳。
宁王就是这样的人。
对宁王来说,自己的利益大于一切,自私这样的字眼,对他来说并不是贬义词。
所以,他不会重情更不会重义。
只要对他无用,他就可以抛之弃之,就连亲生女儿也不例外。
而圣人跟他,就恰恰相反。
圣人还是太子时,就差点被宁王烧死。
当时百姓们被宁王误导,都觉得是太子贪玩引起了火灾,才烧死了公主。
面对民怨,太子不但没有解释,反倒说自己在其位,就该承担非议。
同时,他还拿出自己的私产救济百姓,且并未对百姓做出任何解释。
这样的太子,一心赤诚,他不屑于利用人性,去笼络民心。
他认为他身在高位,要把百姓放在首位,不能自私地为自己辩解。
所以才给了宁王操控民心,壮大势力的机会。
成年人最应该明白的,就是人性具有多面性,千万不能对人性有洁癖。
只有敢于直面人性里的脏,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。
PART 03不要轻易挑战人性。
在面对人性这件事上,何惟芳显然就比圣人做得更好。
就拿何惟芳建立悟庸堂,不收诊金只收药钱这事儿来说。
她懂得“升米恩斗米仇”的道理,也就说明她明白人性也有恶的一面。
如果只是一味地发善心,去救济百姓。
长此以往,百姓只会觉得施善者应该做这些,反倒不会对施善感恩。
不理智的善,只会激发出人性的恶。
圣人对张谦这样的寒门学子,寄予厚望,尽力扶持。
他从一开始,就默认寒门学子都是善良的,都是好的。
而忽略了他们作为一个人,心里也会有最原始的贪婪和欲望。
圣人跟蒋长扬把如此重要的起事计划,毫无保留地透露给张谦,就相当于给自己递了一把刀。
可是在利益面前,根本就不存在绝对的信任。
所以,千万不要轻易挑战人性。
写在最后在《这就是人性》这本书里,有一句话:
“体现一个人变得成熟的标志有很多,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:能够接纳这个世界的灰色。”而成年人最顶级的清醒,就是如何惟芳那般,既守住自己的初心,也不避讳人性的灰暗。
理解人性,顺应人性,利用人性;
先保护好自己,才能保护得了更多的人。
我是二姐,用读写重启人生,找寻人生的多一种可能。
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,欢迎多多点赞转发,或者留言和我一起交流讨论~
图片来源网络,感谢分享,如侵权烦请联系删除~
发布于:广东省诚利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